关键词:
教师资格证 2013 小学
- *备考没方向?
- *考试时间不清楚?
- *成绩看不懂?
- *考试内容没有掌握?
- *拿证之后何去何从?
- *别人上岸也这么难?
扫码添加专属备考顾问
▪ 0元领取考点真题礼包
▪ 获取1对1备考指导
一、单项选择题
1.B【解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研究型学习、合作学习等教学方式,其主要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理论。
2.C【解析】夏代的“序”和“校”是我国早出现的学校教育形态。
3.D【解析】这种观点意味着课程即预期学习效果。
4.C【解析】题干中描述的“按偏旁部首归类识字”属于组织策略中的归类策略。
5.C【解析】毛泽东称蔡元培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6.B【解析】题干中的描述说明小学生具有向师性。学生的向师性和模仿性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劳动具有示范性,教师的人格、学识、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等都在自觉或不自觉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成为学生示范的榜样。
7.B【解析】皮亚杰认为,儿童心理发展的实质和原因就是主体通过动作完成对客体的适应。适应的本质在于取得机体与环境的平衡。适应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同化和顺应。
8.C【解析】发挥教育合力须注意三种教育形态的有机结合,这三种教育形态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
9.A【解析】目前我国小学普遍采用的主要教学组织形式是班级教学。
10.C【解析】出自《礼记·学记》:“虽有嘉肴,弗食不如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是,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意思是说“通过学习,才发现自己不懂的事情很多;经过教学,才感到自己知识的贫乏。用来说明教和学都会使人发现自己的不足,因而须不断学习,绝不能自满。
11.A【解析】1956年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技能目标三大类,每类目标又分成不同的层次,排列成由低到高的阶梯。
12.A【解析】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为改进和完善教学活动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过程及结果的评价。它包括在一节课或一个课题的教学中对学生的口头提问和书面测验。题干中教师的做法是形成性评价的具体体现。
13.B【解析】儿童认知能力中,先发展且速度快的领域是感知觉。
14.A【解析】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它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标、任务,知识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有关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
15.C【解析】学科课程又称分科课程,是以文化知识为基础,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从不同的知识领域或学术领域选择一定的内容,根据知识的逻辑体系,将所选出的知识组织为学科的课程类型。
16.A【解析】通过对儿童的日记、作文、绘画、各种作业等的分析以了解儿童的研究方法是作品分析法。
17.D【解析】题干中的“聪明早慧”“大器晚成”是个体身心发展差异性的典型体现。
18.B【解析】道德意志是个体自觉地调节道德行为,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道德目标的心理过程。道德意志实际上是道德观念的能动作用,表现为能够排除内部障碍和外部困难,坚决执行道德动机所引起的行为决定。
19.D【解析】技能学习的练习曲线显示:联系开始进步快,中间有一个明显的、暂时的停顿期,即高原期。通常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一段时间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效率停滞不前,甚至学过的知识感觉模糊的现象,称为“高原现象”。
20.A【解析】题干的描述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这一本质属性。
二、简答题(答案要点)
21.(1)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2)学生是独特的人;(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22.(1)了解和研究学生;(2)有效地组织和培养优秀班集体;(3)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4)学习指导、学习活动管理和生活指导、生活管理;(5)组织课外、校外活动和指导课余生活;(6)建立学生档案;(7)操行评定;(8)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9)个别教育工作;(10)班会活动的组织;(11)偶发事件的处理。
三、材料分析题(答案要点)
23.(1)图一高压线下放风筝;图二空手插电座;图三电压箱攀爬;图四湿布擦插座。
(2)主要应进行交通、旅游、电击、防火、饮食卫生等安全教育;此外,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网络安全、抵制邪教、预防毒品危害等教育;要根据地域、环境、季节等规律,定期对学生进行防溺水、防火、防雷、防地震、防盗、防传染疾病、防煤气和食物中毒等教育,引导学生自觉学习安全防范知识,积极参加安全教育活动,增强安全意识。
24.(1)这位教师的困惑,一方面在于他不够了解小学生发展的特点: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比较强。另一方面,由于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比较强,会提出各种问题,材料中的老师因自己的知识满足不了学生对知识的需要和追求,才会产生困惑。在当今信息化时代,学生的知识领域日益丰富,对教师各方面的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具备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作为教师所应具备的专业素质。总之,材料中的老师在专业化发展上有待进步。
(2)要实现教师专业发展,需要从以下方面入手:
第一,专业理念。教师的专业理念包括专业态度、教育理念和专业道德三个方面的内容。专业态度是教师对自己从事的职业所持有的基本态度。教育理念是指教师对教育事业所持有的理想和信念。专业道德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处理人际关系所要遵循的基本准则和职业操守。作为小学教师首先要从这三个方面入手,与学生积极探讨问题,同时坚持科学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共同探索和研究问题。
第二,专业知识。教师的专业知识包括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文化知识四方面内容。
除了具备学科专业知识、教育教学的理论知识和学科教学的事件知识之外,教师还要拥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材料中教师在遇到学生奇怪问题的时候不知所措,一方面因为自己的知识不够充实,另一方面,要注意回答学生问题时,符合学生的认识发展特点,站在学生的角度看世界。因此,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内容,并注重与时代生活相联系,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充实自己,这样才能满足学生各方面的知识需要和追求。
第三,专业能力。教师专业能力主要包括:教学设计的能力、教学语言能力、教育教学交往能力、组织和调控课堂的能力、教育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在遇到学生各种问题的时候,要注意回答学生问题时候的创新,且用符合小学生经验发展的语言来表达,这样才能成为一名受学生欢迎的老师。
25.(1)徐老师的做法充分体现了教学机智,正确运用了课堂问题行为的管理策略,在不伤害学生自尊的基础上纠正了丁丁的问题行为,并且促进了课堂的有序进行。
首先,徐老师通过保持建设性的课堂环境来纠正学生的问题行为,充分尊重学生,实现了师生间的情感互动。用一种温和亲切又不失机智的方式纠正了丁丁的问题行为。
其次,徐老师通过创设情境来纠正学生的问题行为。创设了一个活动情境让丁丁参与进来,以纠正其问题行为,并维护了课堂的有序进行。
(2)课堂问题行为是指课堂中发生的、违反课堂规则、妨碍及干扰课堂活动的正常进行或影响教学效率的行为。教师要减少和控制问题行为,确保课堂活动有序而有效地开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教学策略着手:
首先,运用先入为主策略,事先预防问题行为。这一点可以通过确立学生的行为标准、促成学生的成功经验和保持建设性的课堂环境等方式进行。其次,运用行为控制策略,及时终止问题行为。这一策略的运用一是鼓励和强化良好行为,以良好行为控制问题行为,比如社会强化,活动强化和替代强化等方式;二是选择有效方法,及时终止问题行为,如暗示、创设情境、转移注意和消退等方式。
再次,运用行为矫正策略,有效转变问题行为。问题行为的转变要坚持奖励多于惩罚原则、一致性原则和与心理辅导相结合原则。
四、教学设计题(答案要点)
26.(1)写作特点:本文是一篇说明文。通过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的写作方法,细致有序地描写了海底世界。
(2)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通过查字典理解注音字的含义,会用“窃窃私语”“景色奇异”等词语造句,流利地朗颂。
②过程与方法:学习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等写作手法的使用,初步感悟说明文的表达方法。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获得与他人合作讨论学习的能力。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作者对海底世界的描述,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妙的兴趣。
(3)依据三维教学目标,设计三个题目如下:
设计题目1:用“窃窃私语”“景色奇异”“澎湃”“蕴藏”造句。
设计意图:通过造句,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学会运用本课中的词语进行简单地写话。
设计题目2:让学生按照语文小组的形式讨论第二段和第三段围绕哪些中心句展开的,分别写到了哪些动物?它们各自有什么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分小组讨论的形式讨论文章的段落,一方面锻炼了学生表达自己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掌握了文章的内容。
设计题目3:海底世界生物的种类还有很多,你所知道的海底生物有哪些呢?课后搜集一些海洋的资料,跟大家分享一下你所知道的海底生物。
设计意图:通过搜集海底生物的信息,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的搜集信息的能力,并体会到跟大家分享自己成果的喜悦。
2024教资上岸大本营
扫码进群,备考路上不孤独,互帮互助,共同上岸!
点击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