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教师资格证 2016 幼儿园
扫码添加专属备考顾问
▪ 0元领取考点真题礼包
▪ 获取1对1备考指导
一、单项选择题
1.儿童离开玩具就不会游戏说明其思维方式是( )
A.直观行动思维 B.具体形象思维 C.抽象逻辑思维 D.形式运动思维
2.( )是出生后头半年婴儿认知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也是手的真正触觉探索的开始。
A.手的无意抚摸 B.手的抓握反射
C.手脚并用爬行 D.眼手协调动作的出现
3.学前儿童语言的准备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其中第三个阶段是( )
A.简单音节 B.模仿音节 C.连续音节 D.发展音节
4.一个5岁的儿童说:“我想画小兔、小草,还想画小狗……”他基本上按他所说的去画,说明他的想象特点是( )
A.以无意想象为主 B.随意的自由想象
C.以有意想象为主 D.有计划地,但想象内容零碎缺乏组织
5.明明小朋友在回答自己为什么是个好孩子时说:“我不撒谎,我认真参加游戏,并把玩具让给别人。”这是( )
A.依从性评价 B.对自己外部行为的评价
C.对自己的内在品质评价 D.对自己个别方面的评价
6.( )是裴斯泰洛齐教学理论的,认为教育过程须从一些简单的因素开始,逐步提高儿童的认识水平。
A.道德教育论 B.自然教育论 C.要素教育论 D.活动教育论
7.儿童容易模仿影视片中反面人物的行为,结果导致不良品德的形成。为了避免影视片的消极影响,根据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适当的做法是( )
A.避免学生观看这类影视片
B.对有模仿行为的儿童进行说理教育
C.影片中尽量少描写反面人物
D.影视片应使观众体验到“恶有恶报,善有善报”
8.下列属于教育现象的是( )
A.老猫教幼仔捕老鼠 B.老鸭教小鸭游水
C.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目标的活动 D.父母给孩子补充营养
二、材料分析题
1.游戏活动时间,幼儿分别选择了娃娃家、理发店和建构区。理发店里担任理发师的小朋友穿上理发的服装,帮“顾客”围上毛巾等备物品,拿起玩具剪刀对“顾客”的头发进行操作,过程中不时传来阵阵笑声和交谈声。
联系材料分析幼儿游戏的特点。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解析】直观行动思维是低水平的思维。这种思维方式在2~3岁儿童身上表现为突出。在3~4岁儿童身上也常有表现。这些儿童离开了实物就不能解决问题,离开了玩具就不会游戏。年龄更大的一些儿童,在遇到困难的问题时,也要依靠这种思维方式。
2.D【解析】略。
3.B【解析】儿童语言的准备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简单音节(0~3个月);第二阶段,连续音节(4~8个月);第三阶段,模仿音节(9~12个月)。
4.D【解析】5岁左右幼儿的想象已具有一定的有意性和目的性,但想象的内容是零碎而缺乏组织的。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教育的影响,幼儿想象的有意性开始发展并逐渐丰富。
5.B【解析】幼儿基本上是对自己的外部行为进行自我评价,而不能深入到对自己内心品质进行自我评价。例如,题干中所讲幼儿在回答自己是好孩子的理由时,一般都倾向于外部为作答。
6.C【解析】要素教育是裴斯泰洛齐提出的重要教育理论。其基本内容为:教育的各方面须从小的基本因素出发,在相互作用中进行。在各种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各门学科中,都存在着一些简单的要素,教育、教学过程须从这些简单的要素开始,逐渐转移到复杂的要素,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人的和谐发展。
7.D【解析】根据替代性强化原理,当儿童发觉“坏人”通常不能得到好的下场时,为了避免这种不良后果,自己也会远离破坏性行为。
8.C【解析】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地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目标的活动。这是教育有别于其他社会活动的根本属性。
二、材料分析题
1.(1)游戏是儿童自主自愿的活动。材料中的游戏活动时间,幼儿是出于自己的兴趣和愿望、自发自愿地选择了娃娃家、理发店和建构区等自主地进行游戏,而不是在外在的强制要求下进行游戏,他们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内心,显露自己的潜力。
(2)儿童重视的是游戏的过程,而非游戏的结果,无强制性的外在目的。儿童参加游戏就是为了享受游戏的过程,而非追求游戏的结果。一旦儿童的游戏活动被设定为达到某个目标,就会给儿童带来无形的压力,儿童就难以享受无拘无束的游戏过程了。如材料中幼儿通过在游戏中扮演理发师,在游戏过程中体验了帮“顾客”剪头发的快乐。
(3)游戏是充满想象和创造的活动。儿童在游戏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创造不同的玩法,还可以依靠想象不断变换物体的功能,不断变换人物的角色,不断变换游戏的情节。例如,材料中担任理发师的小朋友穿上理发师的服装,帮“顾客”围上毛巾等备物品,用玩具剪刀对“顾客”的头发进行操作,这充分体现了幼儿游戏中的想象和创造。
(4)游戏具有假想成分,是在假想的情景中反映社会生活,是虚构和现实统一的活动。游戏的假想性是指儿童的游戏是想象与现实的结合,是儿童在假想的情境中对生活经验的创造性反映。例如,材料中幼儿游戏的主题内容(理发店)、角色情节(理发师、“顾客”)、以及行为方式(理发师给“顾客”剪头发)等都具有社会性,是对现实世界“理发店”的反映,是儿童渴望和参与成人的社会生活的反映。
(5)游戏是能给儿童带来积极情感体验的活动。在游戏中,儿童能控制所处的环境,表现自己的能力和实现自己的愿望,因而能够使儿童获得愉悦感、胜任感和满足感。例如,材料中幼儿在没有强制目标的游戏环境中,自主选择游戏区域及游戏活动内容,在“剪头发”的过程中传来阵阵笑声和交谈声,这是幼儿在游戏过程中获得轻松、愉快积极情绪情感体验的表现。
(6)游戏是具体的活动。每个游戏都有具体的内容、情节、角色、动作、实际的玩具和游戏材料,游戏角色之间还有对话,所有这一切,会不断引起儿童的表象活动。在这些表象的引导之下,儿童的游戏变得的兴趣盎然,其乐无穷。材料中幼儿在假想的理发店中给“顾客”剪头发,正是此特点的反映。
相关推荐:
手机登录下载
微信扫码下载
微信扫一扫,即可下载